最新活动
浅述热水锅炉的特点与发展
热水锅炉是提供热水的热能转换设备,它把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传递给锅炉内的水,使锅内水温度升高供用户取暖或生活用。近年来,热水锅炉发展很快,在生产、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。为了合理地使用锅炉设备,提高效率,节约能源,确保运行安全可靠,减少大气污染,保护环境,人们应对热水锅炉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中鼎锅炉技术人员在热水锅炉的设计结构、制造工艺、运行性能等方面作如下浅述:
中鼎7.0MW低氮热水锅炉
★热水锅炉主要特点
(1)热水锅炉的工质温度低,炉内温差大,传热效果好,排烟温度也相应降低,使锅炉热效率提高,由于热水锅炉不发生水的蒸发浓缩,水的循环流速较高,沉积物较少,一般不需要排污,从而减少了排污热损失。与同容量的蒸汽锅炉相比,热水锅炉的热效率可提高3% 左右。考虑到热水供暖系统比蒸汽供暖系统的泄露损失和散热损失均较小,没有凝结水的二次蒸发损失,采用热水供暧系统则可节省燃料20- 30% 。
(2)热水锅炉的工作压力较低,水在锅炉内不汽化,水温低于饱和温度,介质具有能量较少,与蒸汽锅炉相比,爆炸的可能性及危险性都较低,热水锅炉锅内充满水,通常不必监视水位,一般不会出现缺水及烧干等事故;热水锅炉的补给水相对较少,对水质的要求也较低,受热面工作温度较低,相对蒸汽锅炉来讲不易发生因结垢而烧坏受热面的现象。所以,相对说来,热水锅炉的安全性较高。
另外,采用热水供暖系统还具有系统蓄热量大,运行稳定,温度调节方便和卫生舒适等优点。
★热水锅炉的发展
由于热水锅炉的上述特点,国外已经普遍将热水锅炉用于采暖及集中供热系统。欧美等国家采用热水供暖已有120 多年的历史,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也有较大的发展。
我国解放前几乎没有热水锅炉,解放后才逐渐得到发展 我国热水锅炉的发展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,从1953- 1967年,主要是把蒸汽锅炉改为热水锅炉的阶段,用热水采暖代替蒸汽采暖,结果不但节省了燃料,而且供热温度稳定环境舒适。但当时由于是改造锅炉,其结构受到原设备条件的限制,不能充分发挥热水锅炉的优越性,迫切需要设计和制造热水锅炉产品。
第二阶段,从1967-1976年,主要是从改炉而进入设计和制造热水锅炉的阶段。从1969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250×104kcal/h(2.9MW)半水冷振动炉排强制循环热水炉,开始有了热水锅炉正式产品,在这段时期内,只有少数小容量的热水锅炉产品,大部分仍然靠出蒸汽炉改装为热水炉来满足供热需要。
第三阶段,从1976年至今,热水锅炉产品品种迅速增加,开始向大容量发展的阶段。全国有许多锅炉制造厂设计制造了容量为0.35(30)、0.7(60)、1.4(120)、2.8 (240) 、4.2(360)、7(600) 、105(900)、14(1200)、29.2MW(2500×104kcal/h)的热水锅炉产品,逐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热水锅炉产品系列。
目前,我国在用的31万台工业锅炉中,近7万台是热水锅炉。随着我国城市民用热化和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,热水锅炉的需求量日益增长,作为生产生活用热源,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。